咨询电话:400-6097888   0535-6396148
当前位置: 首页>外包服务外包服务

资源外包成因的研究综述

发布日期:[2016-09-02]   

资源外包越来越为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所关注,越来越为商家所采用,现今对这一经济现象比较权威的定义为: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而把其他资源借助于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彼得·德鲁克说道,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与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作为一种企业组织模式,企业资源外包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动因。  

一、国外对资源外包成因的研究综述       

1990,Gary HamelC.K.Prahao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首次使用了“外包”(Outsourcing)这个词,Macbeth HinesEllramQuinn等学者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定义着资源外包  ,每一个新的观点都是针对当 时商界研究而得来的,都反映了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不同行业经营者走出困境。国外对资源外包成因的研究是以交易成本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支撑,以大量的实际案例、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为基础而开展的。                 1、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外包成因  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相互替代的手段,并由此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威廉姆森对此理论进行深化,他认为决定市场交易费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人的因素(有限理性和机 会主义)和交易特性因素(市场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频率)两组因素,尤其强调了资产的专用性在经济组织中的重要性。这对资源外包的交易费用解释提供了理论框架。Leeand DoblerBailyand Farmer将外包决策的选择视为各种成本间的比较,然而,Morley认为这种成本计算通常不能够清晰地说明问题,相反一些没有考虑在内的不可计算因素似乎更为重要。当信息严重不对称和存在机会主义时,交易成本出现,当交易成本小于企业自营支出时,资源外包产生。BettisBradley HamelKotabeQuinn等强调外包企业可以获得相对于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成本优势,通过外包,生产成本下降,厂房设备的投资减少,这样减少用于生产能力的投资,可以降低固定成本与停产点  。而短期的成本改善反过来会加强企业的外包决策。因此,在短期  内外包将会是改善企业财政状况的一项很有吸引力的措施。另外,采用资源外包策略的企业可以将外包供应商看作是新的更有效的技术提供者,使得企业能对变化的环境更快地作出反应,而并没有增加相应的组织成本,这些优势使得外包企业可以获得相对于内部生产的企业更长远的竞争优势。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交易费用的界限很难界定,这就造成了决策过程中的不明确性。

 2、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外包成因     

Venkatesan模型指出存在两种产品,即核心与非核心,核心的产品对应着核心能力。BettisetalLeiKotabe等学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外围业务外包可以提高其绩效, 其中,Kotabe QuinnVenkatraman等认为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资源外包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优势。将企业的次要业务外包可以使得组织更专注于其核心业务的发展,促进其内部资源收益最大化。另外,企业能间接地达到承包商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这若是由企业内部发展将会是昂贵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外包还能使企业在采用新技术等方面减少投资,风险、和循环时间。另外,作为获得生产技术的供应商会利用他们的知识自己进行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正如Quinn所说的“最终,企业的职员或价值链的各项活动都将会成为企业外部的实体,企业通过关注于本领域的专业化技术,甚至可以比专业化企业表现得更加出色。”因为外包促进承包商之间的竞争,因此可以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总之,采取外包战略的企业会变得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所有的事物都有相反的一面,虽然资源外包存在这样多的潜在优势,但是KotabeBettis 认为过分依赖于外包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全部的市场机能,技术创新能力的下降。Teece还指出由于企业常常使用资源外包战略而替代产品的创新,这将导致了长期的研究与开发竞争优势的丧失[17]

3、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外包成因    

 资源外包的过程就是一方当事人把某些自身的业务让渡给另一方当事人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委托代理关系的成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委托代理理论正得到日益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静态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已得到多方面的讨论,这就为解释企业资源外包提供了理论基础。Jean FrancoisLaffont JJAbraham NegmanTirole.J等学者认为企业的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委托人当然希望获得真实、完整的信息,而代理人的基本行为倾向是尽可能不让委托人注意到那些有可能给代理人自己带来不利后果的信息。他们很有可能会有意识选择有利于自己信息来提供给委托人,忽略甚至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但对于委托人却极其重要的信息,这就是造成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委托方外包给代理方的绝对因素  。这样的解释对外包的决策只是定性的分析,在现实的运行中,还需要定量的模型来完 善。委托代理涉及到利益不直接相关的相对方,不可避免的就存在了风险性。其中,委托人为风险投资方,代理人是使用风险资本的风险经营者.根据威尔逊、斯宾塞、泽克豪森和罗斯提出的“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state-space formulation)以及莫里斯和霍姆斯特姆提出的“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parameterized distribution formulation),分析了形成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委托代理双方应基于此类解释,有效的预防资源外包风险的存在。

二、国内对资源外包成因的研究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受到了世界空前发展的资源外包气候的影响。在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外包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对资源外包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等方面。    

1、信息技术外包的成因     

 吕惠明指出所谓信息技术外包(IT Outsourcing)是指企业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功能,严格意义上的信息技术外包伴随着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整体交由信息技术服务商管理。李小卯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理念,业务过程组合,营销方式 的影响以及跨组织信息系统形成的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和所支持的 “虚拟组织”,是 Internet技术和电子商务应用最为重要的特点,成为信息技术价值最为集中的体现。但是,由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企业之间很容易产生 “数字化鸿沟”。李小卯,张建军在研究中发现非 IT 专业企业通常采用外包的方式,弥补自身资金、人力资源、时间、IT 知识和运作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平台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争取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和竞争对手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信息技术外包已成为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已成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主要 途径,更多组织正在考虑或已经实施了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外包。左美云、杨波、陈禹、聂规划、江兵、周晓光等学者认为通过信息技术的外包,企业可以获得以下收益:(1)资源 在商业战略和企业部门中被重新分配,非 IT业务的投资得到加强,有利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对市场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2)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的企业获取最好最新的技术,与技术退化有关的难题得到解决;(3)由于是信息技术厂商提供专业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的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服务的成本也会得到一定的节约。      2、人力资源外包的成因     

人力资源外包,即人事外包,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外包,是继业务外包之后发展起来的外包形式,诸如财务账目清算、人事代理、管理咨询、R&D投入、员工培训、高层管理者搜寻等,它们原本属于企业内务管理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升,逐步外包给其他企业或组织。其内在发展动因与企业管理职能的转变和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郑胜华,王益宝的观点,人力资源外包可分为四种类型的,依次为:人力资源日常活动(如:人力资源计划,效率评估),交易活动(如:工资表),人力资本活动(如:培训),以及补充和筛选。顾海、雷婷、柯丽菲认为人力资源外 包的兴起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经济全球化、公司流程改造等因素的推动,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的战略转变尤为密切相关  ,全球化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人才素质,人才流动机制,人力 资源管理战略等方面提出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从而使其部分事务性工作外包成为可能  。同时,分工的细化使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公司大量涌现,为企业的人事外包提供了良好的外部 条件。任何人力资源管理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李新建把人力资源外包的直接环境因素可归结为两个:外包市场的成熟程度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外包程度。 王淑云、郭彩云、陈洪建、刘兵、杨丽霞强调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以获得很多优势,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或管理成本,节约时间;(2)可以精简机 构,实现流程再造,提高员工工作效率;(3)可以集中企业的有限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4)可以获得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服务,实现风险合理分担,提高该部门的竞争能力

3、物流外包的成因      

刘小群指出所谓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即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此种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正如马祖军、马士华、林 勇、陈志祥所描述的那样,在科技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已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需求。于是出现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即通过利用企业外部资源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其他企业完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流外包。刘小群认为此项业务开 展的原因为:(1)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物流外包成为可能;(2)物流需求方和提供方面临 的巨大市场压力迫使企业实施物流外包;(3)物流外包作用的实现和认可促进外包的不断发展 和壮大。        

在实际的商业竞争中,资源外包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外包、物流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几方面。对这些业务发生成因的理论分析都对资源外包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帮助充分认识资源外包战略的价值。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国内的很多对成因的研究仅仅局限在了定性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做的不够,难免会陷于纸上谈兵的窘状。

三、资源外包发展的趋势      

长期以来,许多公司在外包非核心业务方面受益匪浅,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也提高了竞争力。但由于企业业务的发展具有动态性,随着竞争形式的变迁,价值链的改变,技术的进步和新市场的出现,本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市场中也沦落为非核心业务或是仅靠自身的核心能力无法抓住市场,因此,王淑云提出了核心业务的外包。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Musumi公司在1996年就把投资和现金管理之外的业务全部外包出去后,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专业 资源,公司就会将作为核心业务的投资和现金管理也外包出去。因为在企业看来,企业竞争优 势由核心竞争力、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人才/人力资源、高生产率、有弹性的组织结构、技术、低成本生产、新产品/服务8个主要因素构成。王淑云认为核心能力的外包可以带来以下优势:追赶竞争对手;顺应价值链的改变;应对新技术的挑战;抢占新市场。运用价值链理论同时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来进行决策,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必要时寻找一个同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作为参照物来分析、分解企业的价值链,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或者运用德尔菲法进行考虑,找准流程当中的薄弱环节,作为战略发展的业务进行资金扶植大力发展,需要外包的业务则进入决策的下一环节。崔南方,李怀玉认为此时,必须考虑外包的形式、与供应商关系的性质以及合同的形式等等问题。        

显而易见,国内外学者对资源外包成因的论述可以总括为: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等。资源外包成因的研究将会继续围绕现实需求,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模型,渗透到公司涉及的各项业务,包括IT/IS,生产,财务,物流,后勤等方面,进行具体领域内的结合实践的横向研究。同时,随着外包实践更加普遍化和大型的利益分配、技术管理、治理模式、风险规避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也将会推动研究纵向发展,资源外包理论的深入也将更加适应当前的需要。



上一篇:人力资源--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下一篇:岗位外包成规避劳务派遣新法用工风险“宝典”




地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烟台开发区沭河路31号自贸区国际人才港807室

Copyright 2015 烟台运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6039039号-1   
服务热线:0535-6396148 | 企业邮箱 |